中国肉类行业的可持续增长 – 消费市场的变化推动了行业以价值为导向的增长方式

中国肉类市场将继续增长,但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消费者对产品内在价值的需求。肉类消费在三个方面发生深刻变化:消费地点、价值偏好和消费方式。肉类企业通往成功的三条途径 – 区域化,寻求新的市场,通过服务增加产品价值。

中国消费群体的庞大基数和中产阶级的崛起意味着肉类需求会持续增长。但增长方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正在从数量增长转向价值的增长。未来几年,我们预测肉类市场的数量增长速度将明显放缓。

当今社会的变化正在对中国消费者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更好地了解当前变化将有助于预测未来几年的趋势。我们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变化会对肉类消费产生深远影响:人口结构变化、消费升级/降级,以及新零售/新餐饮的涌现。

根据消费端的新趋势,我们认为肉类消费将围绕三个方面出现变化:消费地点、产品价值取向、以及消费方式。

虽然中国人口增长趋向缓慢,但部分区域的人口红利将继续推动相关地区肉类市场的规模扩大和价值增长。这要求肉类企业制定相应的区域化战略:向人口更年轻的“新一线”城市和周边地区扩张,及挖掘有潜力成为未来新一线城市的中小城市。由于生猪养殖产业正在搬离人口密集区域,使得肉类屠宰加工行业也有迁移的压力。正因如此,肉类企业更有必要在南部和东部的新兴城市增加资源配置,进入深加工领域,覆盖人口密集的当地市场,随时关注快速变化的消费者需求并做出反应。

在中国这样庞大的市场里,以大宗产品服务大众市场的战略导向固然重要。但是,随着细分市场和新兴销售渠道的出现,肉类企业将面临传统市场萎缩的威胁。他们需要通过进入新兴渠道来满足新的市场需求,而这些新兴渠道将带来更快的及可持续的增长。与保持传统市场份额相结合,肉类企业要学习零售和餐饮服务的新概念—逐渐把消费者从食品购买加工和烹饪中解放出来。 <>中国消费市场的变化为以价值为导向的企业战略提供了发展的机会。肉类企业要准确找到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偏好。我们认为,传统产品(比如传统农产品市场出售的冷冻肉、热鲜肉和熟肉制品)的销售可能会出现下滑,而新型连锁零售店出售的小包装品牌冷鲜肉、零食类肉制品、现做的方便食品和便当将看到强劲的增长。这些产品反映了新消费价值观 - 便利、食品安全、新鲜和品种的多样化。冷冻方便食品和中西式肉类产品仍有增长空间,但市场营销重点则需要从一线和二线城市向低线城市和农村地区拓展。